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史军的博客

2007年6月开始记录,11年...

 
 
 
 
 

日志

 
 

理念61:有些话不妨再读  

2010-04-21 19:28:34|  分类: 投资理念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有时候觉得,天天看金融投资类的书籍,要不就是看财务年报,还真有些阅读疲劳。也不知道刘翔每天跑步跨栏是否无聊?乒乓球的那些国手们每天乒乒乓乓烦不烦?黑板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不同人讲授同样内容的老师们又怎么想?数不清的人们运行在各自的轨道上,构成一幅烦乱又有序的画面,每个人的世界组合起来就是人类这个世界。

       东张西望完了,回头看看自己的这块领地,看看自己的这口井,发现这水要慢慢喝慢慢品,对身体好,也才有滋有味,不能渴了再喝。自己这块地,也要翻透整好了,耐心打理,才会有收成。

       今年这股票市场做起来好像很不容易了,好容易积累些许利润,也就一两天时间(2010年4月19日)就被洗刷一空。用前几天听讲座一位香港股指期货专家的话来说,空头运行的速度远远快于多头。这好像战场上攻城掠地的速度总是缓慢,而逃跑却是很快,所谓“兵败如山倒”。也像疾病,病来如也山倒,病去如抽丝。还比如种树与砍树,或者人的学好与学坏,或者赚钱与花钱。看来,“建设”缓慢而“毁坏”迅速是个自然规律。

        既然自然规律是这样,那我们是不是把短期的潮来潮去给它“忽略”掉?也就是说,做个“睁眼瞎子”。试图躲闪这样的疾风暴雨,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做得到?

        在股市投资里的“躲闪”就是买来卖去,在现金和各种股票之间切换。总能听见有人“闪展腾挪”,为每一次的“成功”自豪。问题是一次两次的成功不代表投资的成功。投资是否成功要从你投资的历史开始计算起,两个标准:第一你有没有在这块土地上获得过收成,还是一直以来的收入都小于你投入的“种子”,且不说免费的劳动力;第二,你有没有找到一种“种地”的法子,可以保证你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概率的“种地”成功?

        第一个标准,自己钻在黑屋子里想想算算就行,成与败都与别人无关。第二个,关于“种地”的法子,讨来论去,何其多。我们不妨看看真正成功的那些人怎么说:

       1938年5月8日,距离现在近70年了吧,一个名叫凯恩斯的人,对,就是最著名的那个凯恩斯,写道:“选择正确的股票比正确利用市场的波动在热门股票和现金之间换手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我想,他说这话的意思,不是指短期,是对投资职业生涯中获利路径的说明。

       关于如何在一生中投资获利,还有位现在活着的著名人物在一本著名的书的序言中说了一段话,巴菲特为《聪明的投资者》写的序言:“想要在一生的时间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超群的智商、非凡的商业远见或者内幕消息,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做出决定的较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一种排除情绪干扰的能力。这本书准确而又清晰地介绍了这样的知识框架。不过,你得自己 “补上”控制情绪的戒律。”

       一本书的序言的语言肯定是最要紧的,经过仔细斟酌的,从这段话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个信息:第一,一生的投资成功需要一个知识框架;第二,要具备一种“排除情绪干扰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人要有些主见,说得过一点儿,这人得“轴”一点。这个第二怕是比第一重要。这其实也应证了那就话:对人的一生来说,情商比智商重要得多。

       至于这段话的另外一个意思,说“投资成功并不需要超群的智商、非凡的商业远见”什么的,我看这也从两方面理解:第一,这话肯定没说错,因为这样具有a stratospheric (这词的注解看后面链接)IQ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肯定少于在投资方面成功的人;第二,毕竟是一本书的序言,得尽量扩大读者范围,倒不是说为了多卖书做营销,类比包治百病的神药广告,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性”。

       那投资是不是适合很多人呢?这问题真是很难解!

       有一套叫做“富爸爸”理财系列图书,里面讲人生存的四种状态,分别是雇员、自由职业者、企业家、投资者。“富爸爸”鼓励人们成为投资者或者企业家,这样赚钱多,比较容易获得财富自由,并且描绘出各类人的“财务报表”和特点,画出诱人的蓝图。国家也希望人民能够获得“财产性收入”。我自己也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把“富爸爸”系列推荐给很多人阅读。但是转身过来,看到股票市场里的累累伤痕,紧缩愁眉,絮絮叨叨,期期艾艾,我又反问自己,我的“好心”究竟在把朋友带向何处?不过,除了股票市场,还有不少值得投资的地方。

        很多时候,如果你不是太懒惰的话,知识结构不是难题,你只要learn it by heart,就是“用心学”就能学会。但是,“心”可以学“知识”,控制“心”的能力如何得来?或者说“心”本身的修炼还是个问题。就好比说只要你有钱(精力),你可以买飞机(好的知识结构)来解决交通问题,但是还要能够自由驾驭(控制与应用)才能真正到达目的地。所以巴菲特要你“一定得补上控制情绪的戒律”。

      

      (关于怎么样找到合适的股票,《投资大师谈投资》里面有不少建议。)

      --------------------------------------

       参考阅读:

  评论这张
 
阅读(1274)|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