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史军的博客

2007年6月开始记录,11年...

 
 
 
 
 

日志

 
 

阅读189:《陈九州录》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  

2016-09-09 13:23:16|  分类: 读《传习录》下卷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随意,不是“您随意”这般轻巧不分轻重,古人言辞精炼凝重,今人轻飘飘随便用。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而没有机会学习懂得什么是“珍惜”?富人家的孩子有这种“轻飘飘”的味道,像吹出的烟圈,一生时光随风飘散。福兮,祸之所伏也。
随着,伴随着,意念到达某事,着手研究之。这“随”是跟随,什么跟随什么?脑的思考能力,手的动手能力,跟随着意念移动。又出现难点,注意注意,专注在,注力量在“意念”上。捕捉念头,念起即觉,难不难?这是定力功夫,难。需要很多年的训练,才能有专注的能力。
这“随意”,不简单。
“心到意到手到”,当年弹玻璃球时,念叨这么一句。不明白那时间从哪里飞来“密语”。
见到什么就学习什么,研究什么,好学?好奇心?这是今天的说法。工作也是啊,有机会干什么,就研究什么,格之,芒格的格珊分类归纳,久而久之你就成为专业级的好手,就有了选择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是蒙田曾想要做到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享有自由,而且变得越来越自由。

**************
《传习录》中的上下文:

正德乙亥1515年,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南京,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朱熹之说,附后。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向外寻求了,旧说再解。”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
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
后家居,复以格物遗遗留问题质询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居于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觉得朱子的格物之说不对;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意识是脑的功能,自己本在,何以在物。这是这段论的核心。
己卯(1519,悟道不容易,四年后不悟)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都。先生兵务倥偬音孔总,匆忙,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附注。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诚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诚意就到底了,哪里来的格物功夫?诚意如明镜是结果,格物是个去除污垢尘埃的过程,看看阳明先生的解释是什么。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意是否真真切切,所以古人从事亲兄弟上考察,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未尝知之错了也不知道,不知善不知恶,知之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格物功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不知意之善恶,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又自疑功夫颠倒,与诚意不成片段好像进入死循环了,非要分出个先后,后面破了,都是一回事。后问希颜。希颜曰:‘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极好。’极好的道理,慢慢体悟吧九川曰:‘如何是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九川终不悟,请问。”

解释九川的死循环:依《大学》理论,“明明德”是最终的结果,往前一步步地上溯根源,根在“诚意”。但是不是真的诚意?要觉知,觉悟,自我发现。不真诚的原因,在于“欲望蒙蔽”。其实就是“想法太多”。所以先得去“格物”,格去物欲(格物的一种理解,另一种典型理解在寻求物的知识上,所谓理论。不过,理到透彻——明了世界的本质,心中物欲怎能不消除?欲望是人之本性,食色性也,消之甚难。)本来以为诚意就是根源了根本了,怎么前面又多出来个格物?“根本”之先,不应该再有什么了。这颠来倒去的,糊涂了。
这是厉害人,能够辗转反侧在思维的森林里,说明这森林已然足够得大了。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濬jùn同后所举颜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一句点破,诚意就是格物,格物就是诚意。不二。下文细表。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是指挥官,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只有指挥官没有兵也不成,心和身是一体。但指其充塞处身体何处的不是心意?肚子肥肌肉强,哪个是于心不忍?充塞一词,好。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心动意动,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意图有,且自知其意,此即自知之明也,指意之涉着处因尘起意,意起攀缘,无攀缘能否其意?佛家说真空妙有,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般人不能做到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佛家不同观点,不同境界说事儿,必着事物,俗话说的就事论事,论着的都是个事儿,有人有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头脑中的贪婪馋而归于天理世事道理不容易见到,越是根本的道理,越不容易明白,所以全神贯注才能有所收获,三心二意地做事情,不忘照照镜子玩玩手机,难。专注能量的功夫,少年时便要练习起。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遮蔽,模糊,迷茫,而得致极致,洞明。此便是诚意的工夫。”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
诚意功夫在格物,格物必要诚意,否则不能致知。看见那些带着投机心理去做事情的人,想着法子偷懒取巧的人,可惜的是,白白地浪费了生命里最宝贵的时间。做事情时,只看一眼,此人是否诚意,即可以知道事情能不能成。
另外,心到意到手到,心意身合一的人,沏茶都是味道到位的,走路不会摔跟头,切菜不会伤了手指头。合而为一,心神不乱,安静守一。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亲自到了那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亲民还是新民,与朱子的另一争议处,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便是。物理也不须分作儿事,物即理之形,理即物之内在结构。或者说物是空间,理是时间上的继起,即此物因何而来。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曰:“《中庸》曰‘不诚无物’不见全物,真物,因为不诚者有个自己在,成阻碍,程子曰‘物来顺应’洒扫应对,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你不看花,花不在你眼里。意和物,如上文所述不分离。)

后面举例说,如何随处格物。

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各种文案繁琐程序严苛,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就在手头的那事情上格物,一是这样才有“物”可以钻研,远处的所谓你想干的事未必有机会“亲近”;二是格物需要安心,随遇而安是格物的必须心态。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糊涂蛋;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巧舌如簧;不可恶其嘱托,治之一朝权在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心生怜悯;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烦了;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偏见。这许多意思皆私死心作祟,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失了原则法度,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落实之处。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总体而言,分作两层考量,若自私,学习技术成为专家,建立自信,必须在事上实际操练,所以当分外珍惜做事的机会;其次,自信建立之后,再去革除私心私欲。李嘉诚说的八个字“建立自我、忘却自我”。若是一起步,便从格除私欲上着手,很难很难,非王子怕是不成。梁漱溟的与物斗、与人斗、与自己斗三层生活,也是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随意所在处格之,首先落在建立自信上,容易有着落,目标切实些。

附注
待解

附注1、旧说:
南宋朱熹: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穷之而至其极也。”

附注2、《大学》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觉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附注3、《大学》出处: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小戴礼记》亦称《小戴记》,即《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同类文章:

阅读185:必有事焉

  评论这张
 
阅读(92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