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史军的博客

2007年6月开始记录,11年...

 
 
 
 
 

日志

 
 

札记93:大数据与读书  

2013-12-12 10:23:26|  分类: 思考札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从这个时髦的词汇开始,显得自己还没有太落伍于时代。

曾经听专业人士介绍大数据,阅读《大数据》,但获知聊聊。大致感觉,大概是因为大数据中有黄金屋,可以洞察人心的欲望,可以展现出未来图画,那里是长长的可以滚雪球的雪道,于是众人趋之若鹜。

再从时间轴上往回看,以前怎么没有这个大数据概念?因为以前的很多东西没有数据化,以前数据少?

很多年前,一位著名画家的画作,众人探讨保存在博物馆的各种方式,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五百年一千年以后,这些物理状态的名作将在哪里?前几天刚刚从一家生态博物馆的标杆单位听来一些话题,记录、保存、传承是所谓生态博物馆主题,数据是主要对象。

也曾经在一次考古发现的旅途中,看着整整齐齐的地下考古现场,问考古队长,五千年以后,人类如何考古?没有回答。也许,还是“挖掘”,不过挖掘的对象是大量的数据。

如此众多数据的出现,可不就是当年的所谓信息化的结果?

数据状态的信息,显然更利于保存、分析处理,对于想要将信息传递给未来的博物馆系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升级,何况很多的信息并非实物能够承载,比如一场事件的记录,影像资料显然更直接。

实物中所承载信息量有限,而且需要很好的判断力,或者说训练有素的“采集”系统,人才能透过实物获取信息。

数据,更直接。

在没有比特数据的时代,信息是通过文物和书中的文字,传承下来的。书中记录的文字,可以是更广意义上的数据。同样的,文字中的信息含量、易于获取的程度,要远远胜于物,这便是如同数据一样的优势。

所以,结论是,一个人的生命充实的过程中,阅读是条捷径。

为什么生命要充实?或许是本能。你看胃,要充实吧,馋嘴是背黑锅的。双臂,喜欢拥抱。腰包,鼓起来好。谷物,也讲究个颗粒饱满。所以孟子说充实之谓美。

人作为生命的高级状态,仅有物理的充实,还不能够满足,那颗无所不在、无影无踪的心灵的充实,更是个复杂的难题。

空虚难耐寂寞难熬的时候,大部分的解决办法是,更疯狂地去拥抱更多的“物”,形态万千,不一而足。却忘了古人早说:欲壑难填,人心本是无底洞。越喂越疯狂,直如脱缰的野马,人终被外物束缚左右,人不复高级。

其实,大概其进化的差不多的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如何充实其心的法子,早已经被很多人假设检验再考证过了,得益于四大发明之一,已经用“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汗牛充栋,只不过没名之为大数据。其中记录的信息,一样的易于被人类大脑处理、吸收,能够便捷地“滋润”人类的心灵。没放过马,不知道野马如何安静,养猫的感觉倒是有的,抚摸是最好的沟通手段。我们所谓高级的心灵,大略也同理。书中记录的文字数据,是最容易且最直接抵达心灵的“手”,给心最踏实地抚慰 。

孟子接着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可见,充实,确实是生命的一个重要台阶。

读书,获取最容易吸收易于处理的数据信息,是生命充实的最便捷路径。

读书的人,就滋养在大数据中,呼吸品味着大数据的芬芳(这词用的),我们得感谢那些园丁般勤劳的大数据工作者(多么明显的分别心、比较心,不过,向理想处诱惑众人,不妨借用,不妨霸气分享。又来了)。


  评论这张
 
阅读(35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