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史军的博客

2007年6月开始记录,11年...

 
 
 
 
 

日志

 
 

阅读194:《黄直录》念念致良知  

2016-09-23 07:39:19|  分类: 读《传习录》下卷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中庸》语地位?”随时格物,就是知道了那件事情的知识吗?也不是“通识”,有什么重要呢?

       先生曰:“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无所不包无所不应,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一个我字立在眼前成了屏障。佛学:我执,过滤了阿赖耶识。心之理无穷尽,世界之理也无穷尽,原是一个渊,《道德经》讲,其深似渊,明心见性,无私欲的心与道,便如同两个多年未见/被分开的老友相见,两眼泪汪汪。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格物,是个进入忘我境界的机会,一旦有了忘我的体验,其快乐足以吸引人继续地再次地长久地进入那里。如西天极乐世界?
        格的是物获得的是知识,但此过程中修炼出/练就的是心态——安静的心,钻研的态,其后则何物不能格?更有无处不安心。处处安心,还要问什么心在何处?何须安心?

       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
        窥一斑可知全豹,学问之道往往一通百通,越来越多地获得对物理世界的根本认识之后,进入亚里士多德的“物理之外”的认识论世界。世界在那里,也在我的认识里。何以我的认识是这样或那样认识的?人类的认识又如何地最终改变着这个世界?因其强大的能量灭绝着生物如《人类简史》的描述,觉醒的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诚如《道德经》劝诫。
       绕远了,去了形而上学了。
       回来,如何获得心态的安宁,得幸福?从格物上开始吧。那是捷径,其实也是唯一路径。所以,好好学习,就是诚意格物,是真理的现代版口语化表述。苦口婆心,听得耳朵里起了茧子。好吧,碰到头破血流的时候,看看这茧子能不能脱落吧。
       念念致良知,做不到?那好,先找一本书如《管理学原理》初入商业世界的人,如《道德经》琢磨世界本质的人,或找一件事比如翻译好新闻稿或写出精炼的财务分析报告,念念不忘,时时刻刻琢之磨之。一是学本领(赚工资),二是训练思维的专注力(心猿意马拴住非易事),三是不给“其他”留空间(胡思乱想思绪纷纷也因为头脑空空,“其他”有机可趁)。

  评论这张
 
阅读(174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